激励创造:为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发布时间:2013/6/5 14:13:39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能力。对于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而言,创造是源泉。2008年6月5日颁布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下称《纲要》)高屋建瓴地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能够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宏伟目标。《纲要》更是在近5年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大幅度提高,拥有量进一步增加。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纲要》确定的5年战略目标的实现之年。回首5年来的发展历程,在创造工作层面,我国走过了一条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的创新之路。更为可贵的是,知识产权创造的产出能力和质量的提升,为社会创新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此加速了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奠定了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根基。

  量质并举 全面开花

  回顾《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的5年,在全球许多地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背景下,我国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依然得到快速提升。

  以专利创造为例,2003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7万件,首次超过了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量,标志着中国创新主体的专利意识不断提升;到了2009年,中国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以6.5万件的成绩首次超过了国外在华授权量;到2011年底,中国的专利质量实现了第三次超越,已拥有国内发明专利35.1万件,首次超过国外在华拥有量,可以说《纲要》激励着专利创造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在商标领域,2008年时,我国的年商标注册申请量不足70万件,注册量仅40万件,但到了201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长为164.8万件和100.5万件,我国按照《纲要》的规划踏上了由商标大国向商标强国迈进的新征程;在版权方面,2012年我国的作品著作权登记量已达68.8万件,软件著作权登记量更是表现抢眼,从2008年的4.7398万件增长到2012年13.9228万件;此外,2012年我国的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突破1万件,林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突破1000件,年度申请量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成员国中列第二位。

  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袁真富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这是由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对提交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申请等知识产权创造行为给予奖励,以此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热情;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融入大局 助推转型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自《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研发投入与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拥有量都呈现出了较高相关度。“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专利的创造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专利的创造又大大激发和保护了技术创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毛金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我国要从知识产权大国发展为知识产权强国,就需要充分挖掘知识产权创造的效益,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令人欣慰的是,在《纲要》的引领下,5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创造工作愈发与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联系在一起,推动我国建立起创新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如地处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市,通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专利创造体系的运作,促成其2011年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高达39件,同年其GDP也高达1.1万亿元,均位居直辖市以外全国城市第一位;深圳市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连续两年蝉联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首位,并以此奠定了在3G乃至4G领域的领先地位及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地位;我国版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率的最新统计显示,随着我国的著作权登记量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的平稳增长,版权相关产业的年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了5%,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国的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必将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再创新成绩、再谱新篇章。(记者  崔静思)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