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5周年纪实
发布时间:2014/4/18 8:40:07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志存高远,乘势扬帆,这是首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5年历程的真实写照。

  截至2013年,北京市有效发明专利达8.54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4件;注册商标总量43万件,著作权登记42.87万件。5年间,首都知识产权工作先行先试,在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探索知识产权产业、促进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创出特色,成效显著,也充分彰显出首都知识产权创新资源丰富,知识产权战略落实潜力巨大的风范。

  2009年4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12年,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战略框架,形成运行顺畅、科学高效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激励充分、活力迸发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方式灵活、应用广泛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实力强大、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环境良好、依法办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功能齐备、支撑有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阶段战略目标和“到2020年,把北京市打造成全国知识产权创造的核心区、知识产权保护的示范区、知识产权商用化的先行区、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的窗口区”的总体战略目标。

  5年辛勤耕耘,5年大胆创新,在一张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背后,我们能看到首都知识产权事业前进的坚实足迹,也能看到知识产权发展首善之区面向未来的宏伟愿景。

  5年跨越,产业发展成绩喜人

  首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5年,也是首都知识产权工作积极探索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产业的5年,更是知识产权能量逐渐爆发的5年。

  在提到“突出首都特色,明确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内容”时,《意见》首先明确了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产业,5年的跨越发展充分证明,知识产权产业对于促进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发挥出不可取代的作用。

  5年数据看发展。截至2013年,北京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54万件,注册商标总量43万件,著作权登记42.87万件,分别是2008年的4.2倍、2.9倍和3.87倍,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的显著提高可见一斑。从专利数据来看,2008年至2012年间,北京市专利申请量年增长率达到20.69%,相当于北京市GDP增速的1.6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4件。

  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事实证明,知识产权已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专利和版权经济贡献显著。不足全市企业总数1/4的专利申请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的贡献达到五成左右;2012年,以版权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剔除旅游、休闲服务)创造增加值达到2121.8亿元,贡献了首都地区生产总值的11.8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29%,实现了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同步增长,其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2012年实现增加值1190.3亿元,相当于2008年的1.7倍。

  中关村就是知识产权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鲜活样本。2012年,中关村园区企业申请专利排名前三的技术领域分别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以及新能源与节能,三大领域专利申请量达到2.2573万件,占年度申请总量的80%,相应地,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三大领域企业实现收入1.65171万亿元,占总收入的76%。中关村企业的专利增长和分布变化与中关村产业规模的发展趋势高度吻合。

  5年优化,政策先行推动发展

  优化发展,政策先行。

  首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5年来,北京市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不断丰富战略内容、完善战略框架,立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不断深化顶层政策设计,制定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2〕56号)等直接指导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39件,基本做到了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多维统筹、全面覆盖。

  良好的政策体系,需要完备的机制保障。根据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北京市建立了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领导协调、市知识产权局沟通联络、各部门落实行动的全市联动、部门互动、上下协动的工作机制。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首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实际,提出牢牢把握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这“一条主线”,统筹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产业和知识产权服务业“两大重点”,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努力做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央在京单位和中小企业“三大服务”,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四大工程”,为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创造环境。与此同时,北京知识产权系统也提出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指导转变、由外在式向融入式转变、由一般性行政工作向专业性行政工作转变的目标。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还实施了“在京央企知识产权领先工程”“千件专利企业培植计划”,在全国率先规模化、系统化推动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涌现出中石油、京东方、清华大学、联想等年专利申请超千件的企事业单位;中关村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先导区,率先开展了全国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全国专利保险试点、全国知识产权评议试点,探索专利运用新途径;启动“12330”知识产权保护试点“1+X”服务模式,各部门根据工作特点主动出击,定期开展知识产权护航专项行动;制定北京市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大力促进企事业单位规范管理知识产权,组织实施“牵手计划”,为区县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支持……政策机制完善,促成了知识产权创造活力迸发,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初具规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成效突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支撑有力的良好格局。

  5年创新,紧抓特色亮点频现

  战略实施的5年,也是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5年,首都知识产权工作特色鲜明,亮点频现。

  为重点服务中关村,激发中关村示范引领作用,中关村管委会积极修订专利促进资金管理办法,引导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提高专利质量,积极进行海外专利布局。5年间,中关村专利促进资金累计资助超千家企业,拨付资金近2亿元。为推进中关村投融资服务试点,北京通过“中关村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联盟”整合20多家金融、法律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资源,提供集知识产权孵化、经营、转让和许可为一体的组合式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吸引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等7家银行为中关村企业提供总授信额度高达260亿元的知识产权融资支持。

  为强化服务中央在京单位,推动中央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制定《在京央企知识产权领先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规模化、系统化、纵深化、专业化推动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北京市还制定《北京市企业知识产权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率先在大唐电信、国家电网等6家在京央企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教育基地,首先在中粮集团和中国石油知识产权教育基地引入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并首次在央企集团层面对接专利审查员实践活动,搭建央企集群知识产权全流程互动教育平台。

  为全面服务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北京市加强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试点工作,引入优秀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入驻孵化器的中小企业提供多方位服务,丰富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功能,并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部署,与市经信委联合推进实施“中小企业聚集区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并在全国率先将高校、在京央属科研机构、银行与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等多方资源引入知识产权托管试点基地。

  为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促使首都资源优势转变为创新优势,2011年12月13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11〕71号),这也是全国首个引导和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努力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共有专利代理机构272家,占全国总数的27.15%;全市执业专利代理人3553人,占全国总数的39.7%。

  为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还注重提升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大力推进展会知识产权执法,委托顺义、大兴等区县开展专利行政委托执法工作,积极组建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队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每年适时出台法律指导意见,提升司法审判水平;北京海关不断规范执法程序,提高办案效率。

  因地制宜,实践创新;发挥优势,追求卓越。5年的时间,对首都知识产权战略而言,是刚刚迈上的新台阶,更是乘势扬帆的新起点。(记者  张海志)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