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盘活专利运用这盘棋
发布时间:2015/5/14 9:45:02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2006年至2013年,我国“985高校”共提交专利申请约18.8万件,占我国高校专利申请总量的35.4%,平均每所“985高校”每年提交专利申请为552件,是我国高校平均值的10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2013年底,“985高校”有6191件专利进行了许可和转让,专利转化率只有5%。这组源于《中国大学专利态势及影响力统计分析研究》报告的专利对比数据,切实反映了“985高校”的技术创新之强和专利转化之弱。

  由于受体制机制因素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专利转化情况并不乐观。对此,有专家表示,高校和企业合作研发、共同获得的专利,转化率较高,这种合作模式有望盘活高校专利运用这盘棋。此外,高校还可借助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的力量大力推动专利转化进程。

  创新活力强

  一直以来,高校以科技人才聚集、创新能力强受到世界各大经济体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诸多产业前沿技术的发源地。我国“985高校”在原创性科研等方面具有一般高校难以比拟的优势。最近,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以39所“985高校”为研究对象,推出了《中国大学专利态势及影响力统计分析研究》报告。

  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规划发展部专利分析中心主任李隽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1985年至2013年,“985高校”共提交了约22.8万件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8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5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5000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高达82%,远高于我国高校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985高校”的技术创新水平较高。

  “高被引专利”是指在统计时间内,所有发明专利按照被引用次数靠前的专利。“‘高被引专利’通常是代表具有重大技术突破和高度影响力的基础专利是对产业技术发展产生持续影响的专利。”李隽春向本报记者介绍,2008年至2013年,在我国高校的发明专利中,“高被引专利”有2838件,其中“985高校”的“高被引专利”有1391件,所占比例高达49%,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985高校”拥有一定数量的核心技术和基础专利,且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较强。

  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对我国高校的“高被引专利”进一步分析发现,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高被引专利”数量最多,分别达到149件和128件,说明这两所高校在技术创新上更具前瞻性,其在核心技术和基础专利的储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专利转化弱

  尽管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储备了较多核心技术,但“985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较低。“1985年至2013年,‘985高校’的授权专利总量为12.4万件,但实施专利许可和转让的仅有6191件,占授权专利总量的5%。”李隽春向本报记者介绍,制约高校专利转化的主要因素是体制机制的障碍。体制因素是高校的考核标准使得科技创新成果脱离市场,在众多高校的考核指标中,通常注重专利数量,而非专利转化率。机制因素是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乏促进专利运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支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副主任钱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都在1000件以上,但专利转化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钱俊认为,高校的专利属于国有资产,专利转化需要层层审批,这成为了专利转化的重大障碍。为了提高高校的专利转化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经进行一些探索,比如尝试专利拍卖、与知识产权基金进行合作等。

  “清华大学是高校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一个成功实例。1985年至2013年,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达到5144件,远高于其他学校。”李隽春介绍,清华大学合作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多,与成立于1995年的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密切相关。该委员会已有成员单位近150家,涵盖电力、石油、冶金、化工、信息、机械等多个领域。清华大学在专利转化方面的经验值得国内其他高校参考与借鉴。

  除了鼓励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来盘活专利运用外,李隽春还建议,高校还应借助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对可能产业化的研究成果进行发掘、评价和运营。“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可以在优质专利的筛选评估、强化高校与潜在专利技术需求方的有效对接、构建专利组合等方面为高校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中介和咨询服务,这有助于促进高校的专利转化。”李隽春表示。(记者  冯飞)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