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6/16 16:20:46来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编者按:2015年3月,美国民间智库DNP Analytics发布研究报告《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促进美国经济增长》,报告指出,2000-2012年期间,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平均每人每年研发投入为30,375美元,是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12.2倍;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创造价值增加值为248,254美元,是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2倍;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人均出口额是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3.5倍。此外,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工资为58,832美元,比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高出50%。该报告对于我国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推动制造产业智能升级,具有借鉴意义。


  2015年3月,美国民间智库DNP Analytics发布研究报告《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促进美国经济增长》,该报告是继2012年美国发布《知识产权与美国经济:产业聚焦》、2013年欧盟发布《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欧盟经济和就业的贡献》报告后,第三份以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经济贡献的视角,评估研发投入、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总体影响的报告。报告定位于当前世界各国将制造业创新作为驱动经济发展转型的核心力量这一时代背景下,将研究视角聚焦于美国制造部门,运用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和数据,评估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并为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的观点提供了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有力证据。

  一、报告内容简述

  该报告以2000-2012年官方数据为基础,通过将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与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对比,评估了美国制造部门研发投入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一)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认定

  报告将研发投入作为衡量知识产权密集度的指标,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定义为平均每人每年的研发投入高于美国制造部门所有产业均值的产业,其中不同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度计算为产业年均研发投入除以产业内总的就业人数。

  报告中产业分类使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研究中所指的美国制造部门对应NAICS中的2位数字编码(31-33);研究中所指的产业对应NAICS中的3位数字编码下的21个子部门;此外,还对NAICS中的4位数字编码下的产业组也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数据来源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发投入)、美国人口调查局(产业内的就业人数、收入、总产值、经济增加值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出口额)。

  综合以上数据和方法,报告认定了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8个(包含3位编码下的4个大类和4位编码下的4个中类),具体见图1:

               
  由图1,2000-2010年,美国制造部门人均年度研发投入为10,529美元,共有4个产业(3位数字编码)研发投入高于制造部门研发投入均值,其中“化学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49,489美元;“计算机电子产品制造业”为40,848美元;“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6,404美元;“石油、煤炭产品制造业”为14,268美元。这4个子部门人均研发投入均值为30,252美元。具体到4位数字编码,有4个产业研发投入均值高于制造部门平均水平,分别为:“医药和药品制造业”为130,086美元;“半导体制造业”为46,348美元;“航天航空器制造业”为23,372美元;“医用设备制造业”为16,981美元。
 
(二)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与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经济指标对比
 
  报告以2000-2012年为主要考察期,选取“研发投入”“工资”“出口”“经济增加值”“总产量”作为经济衡量指标,开展比较研究,具体结果见表1:

 
              

  根据表1可知,在过去的十余年,无论是美国经济出现整体下滑期间还是整体上升期间,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所有关键性经济指标都优于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业。

  下面将具体分析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和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在各项经济指标上的区别。

  一是从研发投入来看,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平均每人每年研发投入是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12.2倍。

  2013年,美国调整GDP统计方法进行调整,将企业、政府、非营利机构的研发支出以及软件、娱乐、文学、艺术创作的支出都作为固定投资纳入GDP。调整后,2013年知识产权相关支出占到非居民固定投资的1/3。

  图2为2000-2010年期间,美国制造部门年均研发投入产业分布情况。美国制造部门年均研发投入为1403亿美元,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研发投入占制造部门总投入的83%;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研发投入仅占制造部门总投入的17%。3位数字编码下,“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包括“半导体”)占总研发投入的32%,在制造部门所有产业中排名最高;其次为“化学及化学制品制造”(包括“医药”),接近29%;“运输设备制造业”(包括“航天航空器”)占18%。4位数字编码下,“化学及化学制品制造”下的“医药&药品”类别研发投入最多,占总研发投入的23%;“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业”下的“半导体”类别占总投入的12%,排名第二;“运输设备制造业”下“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类别占总投入的7%。

              
 
  2000-2010年,美国制造部门的研发投入从1130亿美元增长到的1700亿美元,增长了50%;年均研发投入为140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2%。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研发投入增长53%,年均增长率达到4.3%。其中“医药和药品制造业”、“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都达到2位数字,分别为14.4%和10.9%;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研发投入增长了34%,年均增长率为3.2%。具体见表2:

 
              

  2000年至2010年间,美国制造部门平均每人每年研发投入10,529美元。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业平均每人每年研发投入是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业的12.2倍,前者为30,375美元,后者仅为2,480美元。在具体产业中,“医药&药品制造业”平均每人每年研发投入为130,086美元,在制造部门所有产业中排名最高;与此同时,“木材制造业”平均每人每年研发投入仅为454美元。具体见表3:

              
 
  为了更好地比较,按照美国经济情况,分为不同时间段进行分析,表4为不同产业平均每人每年研发投入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不论是在美国经济下滑时期(2000-2004年间),还是美国经济上升时期(2005-2008年间),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研发投入的增长速度均高于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2008年美国经历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直到2009年年中才开始逐步复苏。当前研究仅掌握2009-2010年两年投入数据。在这两年间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7.7%,低于非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10.2%。对于这一现象,需要借助后续年度相关数据收集、分析才能进行解释。
 
              

  二是从总产量增长速度来看,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总产量的增长速度是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2倍。

  2000年至2012年,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总产量从4.2万亿美元增长到5.7万亿美元,年均总产量为4.7万亿元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6%。其中“化学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包括“医药和药品”)和“运输设备制造业”(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两个产业在制造部门总产量中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19%和14%。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产量在美国制造部门总产量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到2012年年底,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几乎占到美国制造部门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尽管该产业的员工人数仅为制造部门员工总数的30%。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总产量的增长速度是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2倍。200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产业是“石油、煤炭产品制造业”(增幅为262%);“化学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幅为77%);“医用设备制造业”(增幅为69%);“航天航空器制造业”(增幅为67%);“医药和药品制造业”(增幅为64%)。

              
 
  2000-2012年期间,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平均每人每年产量为597,317美元,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为270,393美元。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人均产量是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2倍以上。将“石油、煤炭产品制造业”排除在外(该产业每年度的人均销售额接近490万美元,具有产业特殊性,不具有可比性),“化学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包括“医药和药品”)平均每人每年产量在制造部门所有产业中排名最高,具体为每人每年782,314美元。在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中,除了“医用设备制造业”,其他所有产业的人均总产量均高于制造部门的平均水平。
 
  2000-2010年期间,美国制造部门研发投入占其总产量的均值为3%,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研发投入占其总产量的均值为5.4%,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仅占到1%。在美国制造部门所有产业中,“医药和药品制造业”研发投入占其总产量的比重最大,为18.3%。具体见表5:
 
              

  在2000-2012年间,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人均产量平均增速为6.7%,而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平均增速只有5.2%。整体而言,无论是在美国经济上升还是经济衰退期间,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人均产出量增速都高出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具体见表6:

              

  三是从人均价值增加值来看,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人均价值增加值是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2倍。

  总产量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而在计算价值增加值时排除了中间产品价值,仅仅计算该产业对经济的净价值增加值。2000-2012年间,制造部门贡献给美国经济的价值增加值增长了近20%,从2000年的2万亿美元到2012年的2.4万亿美元,年均价值增加值为2.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5%。

  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价值增加值占到制造部门贡献给美国经济价值增加值的44%。其中“化学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包括“医药和药品”)价值增加值占制造部门总量的15%,在制造部门所有产业中排名第1;“运输设备制造业”(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计算机电子产品制造业”(包括“半导体”)分别占到制造部门价值增加值的12%和11%;“石油、煤炭产品制造业”为4%;“医用设备制造业”为2%。具体分布情况见图4:

              
 
  2000-2012年间,美国制造部门的员工平均每人每年为美国经济创造的价值增加值为163,254美元,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创造价值增加值为248,254美元,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为128,594美元。整体而言,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人均价值增加值是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2倍。其中“石油、煤炭产品制造产业”和“医药&药品制造产业”人均价值增加值最大。具体见表7。
 
  2000-2012年间,美国制造部门研发投入占价值增加值比值的均值为6.7%。而在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这一比值为12.7%,在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均值为2.0%。其中“医药和药品制造产业”研发投入占其价值增加值的比重最大,均值达到24.9%。
 
              

  在2000-2012年间,美国制造部门人均价值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4.8%。表8中为不同产业平均每人每年价值增加值及其年度增长率。与总产量趋势一样,无论是在美国经济上升还是经济衰退期间,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人均价值增加值增速都高出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

              

  四是从就业岗位情况来看,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比非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000—2012年,美国制造部门共提供将近112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提供就业岗位330万个,占总数的29%。其具体的分布为:11%位于“运输设备制造业”(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9%位于“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包括“半导体”);6%在“化学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包括“医药和药品”);2%为“医用设备制造业”;1%为“石油、煤炭产品制造业”。具体见图5:

              
 
  2000-2010年,美国制造部门经历了10年的衰退期,直到2010年夏天制造部门才开始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在过去的10年,制造部门丧失就业岗位530万个,接近就业岗位总数的1/3。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丧失工作岗位3,872,398个,占到2000年产业总就业岗位的33%;其中最严重的是“纺织品、服装、皮革制造业”(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69.2%)、“家具制造业”(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46.6%)、“电子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43.6%)、“木材制造业”(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43.5%)、“纸制品、印刷及相关支持活动”(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40.7%)。
 
  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同样丧失了部分就业岗位,但整体影响较小。到2012年底,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共丧失就业岗位1,424,886个,占到2000年产业总就业岗位的30.1%;其中最严重的“半导体制造产业”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53.6%;最低的为“航天航空器制造业”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5.3%;“医药和药品”较2000年没有变化。具体见表9:
 
              

  过去的十余年,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就业岗位丧失情况比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更为严重。2000-2012年,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年均丧失就业岗位3.3%,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年均丧失就业岗位2.9%。2011年起,美国制造部门提供的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在过去的2年,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就业岗位增加了1.8%,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就业岗位增加了1.3%。由此可见,在美国经济衰退期,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丧失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进入经济上升期,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五是从员工工资来看,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员工平均工资是比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员工平均工资高出50%。

  美国制造部门员工工资占制造部门总产量10%。2000-2012年,制造部门平均每年付给员工工资5957亿美元,其中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员工工资占到制造部门工资总额的37%,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占到63%,具体工资分布见图6:

              
 
  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员工工资高于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在2000-2012年间,美国制造部门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工资为45,289美元;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工资为58,832美元,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工资为39,775美元,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员工平均工资是比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员工平均工资高出50%。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中收入最高的是“石油、煤炭产品制造业”,平均每人每年工资为76,645美元;而在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中,“纺织品、服装、皮革制造业”、“木材制造业”工资水平最低,平均每人每年工资仅为28,305美元和32,095美元。具体数值见表11。
 
  产业研发投入水平与其工资呈正相关。美国制造部门的研发投入占工资总额的比重其均值为23.5%。在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研发投入占工资总额的一半以上;在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研发投入占工资总额的6.3%。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中,“医药和药品制造业”研发投入占工资总额的174%;而在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中,“木材制造业”研发投入仅占到工资总额的1.4%。

              

  

  六是从人均出口额来看,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人均出口额是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3.5倍。
 
  2000-2012年间,美国制造部门年均出口额为8062亿美元。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几乎占到制造部门出口总额的60%以上。其中年均出口额最高的是“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到制造部门出口总额的20%;“化学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包括“医药和药品”),占到制造部门出口总额的16%;“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包括“半导体”)占到制造部门出口总额的16%;“石油、煤炭产品制造业”占到5%;“医用设备制造业”占到2%。

              
 
  图8为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和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人均出口额比较。从2000到2012年,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出口销售量在2000年到2012年间增幅超过2倍,由2000年的人均80,228美元上涨到2012年的人均美元。在2000-2012年期间,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人均出口额的年度平均值是非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的3.5倍,前者人均出口额的年度均值为127,594美元,后者仅为36,797美元。

              
 
  二、报告内容对我国的启示
 
  近年来,美国、欧盟相继出台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研究报告,从产业的角度就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了量化研究,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一是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研究,分析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
 
  近年来,美国、欧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证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的提升具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正成为引领新的发展大潮的引擎。长期以来,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更多地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鼓励知识产权申请,对于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强调知识产权的运用及其市场价值的实现。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正是加强知识产权运用、最大化地提高其经济贡献的有效途径。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必须系统梳理我国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知识产权现状、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具体特征,构建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理论体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认定标准,确定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进而了解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以及产业内企业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深入分析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从而揭示出我国知识产权及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真实作用、地位,反映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转化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公共政策的设计与改进提供可验证性的数据和现实性的信息支持。
 
  二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向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发达国家都认识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纷纷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打造多元化的知识产权密集型制造产业。面对各国纷纷将制造业创新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制造业必须加入这个世界转型的大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最终才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要将传统的建立在劳动力资源和要素投入基础上的发展模式转化为以知识产权为驱动的全新模式,实现我国制造业向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转变,这正是经济的转型升级本质。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一方面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我国制造企业以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以技术进步提升质量、以质量塑造品牌、以品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与经济效益提升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需要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和市场竞争环境。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公共服务等,构建和维护公平、公正、公开、完全的创新市场竞争机制,有效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在市场上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漆苏朱雪忠供稿)
 
(本文仅代表研究基地专家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