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制造业强国,靠什么赢得未来
发布时间:2015/7/22 22:35:20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金属机器人不但可以根据环境随意变形,受到攻击后还能像液体一样重新恢复原貌;悬浮在空中的透明电脑屏幕可以随时调出多维空间的任何信息……这些出现在科幻大片中的画面,伴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制造业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而且事关国家的强弱兴衰。近年来,制造业日益得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德国推行“工业4.0”战略,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回归规划,日本提出振兴制造业计划等等,再次掀起了以知识产权为基础和支撑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

  工业强国之梦

  近日,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工业4.0”战略的初步成果引发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商和观展人士的热议。德国信息、通信和新媒体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德国企业已经开始参与“工业4.0”;其他企业也正在积极筹备参与,“工业4.0”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提到德国,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以奔驰、宝马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但在德国的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和零部件制造也是其强项。当前,在欧洲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德国的制造业仍保有强大的竞争力,即使距欧洲万里之遥的东方,“德国制造”也保持着良好的知识产权优势和品牌效应。而德国本身并不单单埋头于生产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像博世、大众、西门子这样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被世人瞩目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他们同样以知识产权雄居市场优势地位。

  德国“工业4.0”战略从2011年公布初步版本,到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在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德国“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该战略已经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一些产业协会已在其下属多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已经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德国业界普遍认为,通过“工业4.0”战略的实施,将使德国成为新一代工业智能生产技术的主导,使德国在继续保持制造业水平领先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制造强国之本

  紧跟德国的步伐,2012年2月,美国正式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制造业回归”,从此踏上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道路。美国是当今世界上信息产业最发达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也是装备制造业最强大的国家。全球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中,美国占据31%的份额,综合竞争力居世界第一。美国始终把制造业当作“经济实力的脊梁”,其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从而拉动其他产业30%,拉高经济增长率40%。近年来,美国制造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领域。美国还出现了硅谷、南加州、波士顿等微小技术领域的六大经济中心。所谓微小技术产业,是由纳米技术、微机电系统等尖端技术开辟出的全新产业领域,是多种学科交融并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高技术产业。依赖这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到目前为止,美国68%财富来源于制造业。

  如今,美国力图通过“制造业回归”重振本土工业,一方面是防止制造业萎缩失去世界创新领先者的地位,另一方面是要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而不是仅仅恢复传统的制造业。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就是在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实现再一次依靠再工业化来推进实体经济的转身与复苏。因此,此次“制造业回归”是建立在知识产权优势基础之上的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以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结构转型。

  波士顿咨询公司对美国大公司展开的调查发现,销售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中有一半以上正在积极考虑把生产搬回美国,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中也有13有此打算。

  从比较优势看,“美国制造”最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承载的科技含量与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优势。美国制造业的相对复苏,必然首先冲击新兴市场国家起步不久的高端制造部门。美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远远高于德国、韩国等国家,并且研发活动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其在制药、电子设备等高端行业的研发优势不仅远超一些制造业大国,甚至也领先于其他发达的制造业强国。

  打造强国之基

  日本制造业虽然在二战之后迅速崛起,但经历了“失落的十年”。在此期间,日本制造业虽然大量转移,但通过企业重组和技术重组,其制造业生产率现在仍然名列世界第一,综合竞争力仅次于美国。全球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中,日本占了29%。近年日本还专门颁布了《振兴制造业基础技术基本法》。不管是在工业经济时代还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优势,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而这正是日本制造的强项。如模具制造,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使用的都是“日本制造”。因为美国造的模具轧制寿命为3万次,而日本制造的模具可以轧制6万次到10万次。此外,拥有数量、质量领先的知识产权的日本制造的精密仪器和质量控制也居上乘,日本国民总产值的49%来自于制造业。

  今年以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2015年版制造白皮书》。其中声称,倘若错过德国和美国引领的“制造业革命”的机遇,日本的制造业难保不会丧失竞争力。因此,日本制造业要积极发挥电子信息的作用,建议转型为利用大数据的“下一代”智能制造业。白皮书有感于德国“工业4.0”和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对“日本制造可能落后”显示出强烈危机感。

  白皮书对日本制造业与欧美制造业进行了客观对比:一是与德、美的制造业相比,日本虽然在劳动效率、节能等改善生产效率方面有些长处,但不少企业都对进一步发展数字化智能制造持消极态度,尤其是对物联网的关键软件技术和相关人才的培养十分欠缺。二是日本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充分,比如工厂使用的制造设备的通信标准繁多,许多标准并存,没有得到统一,需要跨越企业和行业壁垒,强化“横向合作”。三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软件使用不够,如对电脑设计工具的使用等。因此,除了要大力发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D打印等的政策之外,日本应发挥电子信息的作用,推动智能制造业发展。另外,白皮书认为,日企赴海外发展今后仍将持续,但新技术研发基地仍有留在日本国内的倾向,此举便于率先集纳优质的知识产权。

  业界认为,在制造业不断转型的智能化时代,日本应该成为技术的“领跑者”,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受到环境发展的限制,不得不向海外扩大市场;应进一步加强制造业的发展,再次转型到新的发展方向。事实上,日本的产业竞争力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2012-2013年世界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表明,日本以0.5409的工业竞争力指数排第一,德国和美国分别排第二和第三。日本制造业的优势以知识产权优势为基础,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制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其中半导体制造设备、机床、数码相机等出口占35.2%、28.1%和20.1%。

  对于来势凶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关专家强调:“低端制造业将会收缩规模,而高端制造业会迎来蓬勃的发展,同时产品也将更加丰富。可以认为,智能制造将在本轮产业转移中获得新的机遇。”(记者  赵建国)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