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策IP十三五规划】加强导向性 提升创新力
发布时间:2015/8/26 10:53:01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出,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这为新时期的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在国内外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我国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注重知识产权,而对于产业创新发展来说,更直接的体现就是发明专利。从5年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来看,这一激励创新的导向已是十分清晰和明确。因此,以发展的眼光看,面临即将到来的“十三五”,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继续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伴随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步伐,伴随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和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辉煌成就,在“十二五”期间彰显了自身的价值,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成效值得肯定。截至2014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件,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指标。以中兴通讯、联想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迅速崛起,成为依托知识产权竞争国际市场的标杆和典范。

  过去5年,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类创新主体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面,顺利开展了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的修订工作,今年以来,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工作日益健全;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文化素养指明了方向;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全国有6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知识产权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家知识产权局评选出了200多位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为知识产权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十二五”期间,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两条途径、相融互补、有机衔接”的模式不断得到发展,2014年设立了北京、上海和广州3家知识产权法院,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开启了新篇章。

  尽管“十二五”期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成绩喜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但要比肩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在知识产权强国之路上仍需快马加鞭。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高质量的发明专利数量不足,还比较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版权精品,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府和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进一步加强指标的导向性和约束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继续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非凡。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是否能够继续激励创新,真正实现创新驱动,事关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只有以激励知识产权创造为基础,才能致力于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使知识产权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在这一重要的时期,应当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继续列入规划纲要并对指标的考核加以完善,进一步增加优质知识产权数量,激励原始创新、高质量创新,使知识产权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之外,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还应当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文化、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人才等方面的顶层设计,明确并细化相关指标,进一步体现指标的导向性和约束性。只有如此,才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动经济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曹新明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