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路上的“无线”风采
发布时间:2016/5/24 10:56:31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节能环保和安全出行,是100多年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电动汽车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如何快速安全充电成为一项技术难题。若要给电动汽车充电,目前大多采用传导充电方式,即用充电电缆连接充电机和电动汽车。然而,这项操作繁琐且费时费力,如果出现电缆老化、雨雪天气、充完电后忘记拔除和不小心拉扯到连接电缆等情况下,容易引起漏电。为改变这一充电方式的不足,来自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祝文姬带领自己的课题组团队,历时4年多,突破无线充电技术难题,在国内建立了第一条电动车行驶过程中无线充供电车道及示范系统,让电动汽车边开车边充电成为了现实。

  2011年,祝文姬从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那时她就注意到,电动汽车的有线充电桩已经在不少城市出现,但由于必须要使用充电电缆,所以操作繁琐、可靠性与安全性较差。如何让充电方式变得便捷、安全?才思敏捷的祝文姬开始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沉下心来思考。

  “电动汽车无线供电是不是可行?”这个想法开始在祝文姬等科研人员脑海中闪现。于是,祝文姬带领团队申请了“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研究”的项目,而这一技术也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正在全力突破的课题。为了抢占先机,在广西电网公司的支持下,祝文姬带领自己的团队成员马不停蹄地进行科研摸索。

  “科研允许有失败,但我们绝不会让它失败。”祝文姬语气坚定。每天天蒙蒙亮,电力科学研究院智能电网及需求侧研究所的办公室的灯早已散发出温和的光芒,祝文姬早已在电脑前事无巨细地列出一天的工作计划,注意事项、实验进度、材料梳理等等内容细致入微。“要想创新,严谨、系统的思维和有条不紊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祝文姬说。

  然而,大多耀眼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研究”也不例外。按最初计划,该项目要在2014年结题。但在2013年项目中期评审时,祝文姬发现电能效率转换不高、功率没有达到最终要求等问题没有解决。“绝不能草率结题!科研成果最后是要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绝不能给科研人员丢脸。”在祝文姬的坚持下,课题组申请将课题延迟结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了解决发现的问题,祝文姬泡在实验室里,开始一点一点地改进之前的研究过程,披星戴月地做了理论推导、仿真和大量的试验。

  2015年12月,祝文姬带领着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团队克服了技术难题,不仅使“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评审验收,还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了21件发明专利、40件实用新型专利和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走出了一条电动汽车无线供电充电的创新之路。

  “科学研究最终要用来推广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从想法闪现到一次次精准的实验,再到现实生活的落实,这个过程神秘而精彩。”在祝文姬看来,科学设备仪器不是冰冷无情的,科技研究更不是乏味枯燥的,科研实验过程中的技术挑战强烈地吸引着她。祝文姬说:“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作为科研人员更是要领先一步,以前想不到的或者觉得不可能的事情,说不定哪天就真的实现了。”(黄 盛)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