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知识产权 深挖资源价值“富矿”
发布时间:2016/6/3 10:44:23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计划规模10亿元、首期4亿元已认购完毕;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总规模7亿元、首期注资2.8亿元;广东省粤科国联知识产权投资运营基金,总规模3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进入2016年,一批以中央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为引导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的相继成立,赚足了各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无一例外,这些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纷纷把运作重点聚焦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通过收购、孵化、投资核心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等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今年是我国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第8个年头。8年来,我国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跨过了百万件门槛、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突破了千万件大关、著作权年度登记总量跨入百万件行列,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创造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而如何进一步深挖这些知识产权资源的“富矿”,实现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实施转化 效益快速提升

  在我国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工作的过程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最为社会各界所熟知的形式之一。在2008年6月颁布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围绕该项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年1月首先认定了第一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

  2015年时,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的石家庄多康采暖设备有限公司遇到了资金压力。由于没有后续的研发投资跟上,企业此前上马的新产品研发项目眼看就要“断档”。“通过省市两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引导,我们以6件节能环保采暖炉技术领域的专利出质,从银行获得了8000万元的贷款,及时缓解了资金压力。”多康公司负责人回忆起这一幕时依然感到欣喜。

  “2015年,我国新增专利权质押金额560亿元,惠及2000余家企业。对其中20项质押融资项目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相关企业当年累计新增销售额37.7亿元、利润3.2亿元。”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别是专利质押工作呈现出常态化、规模化发展态势。

  实际上,自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来,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受益于知识产权运用效益的快速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以专利运用工作为例,据统计,仅“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专利质押融资总额就达到1533亿元,年均增长58%,惠及企业5000余家;120项专利金奖项目新增销售额6221亿元,新增利润1317亿元;专利许可备案量近4万项,许可金额达257亿元。

  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纵刚向本报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早在2011年,同济大学研发的人工心脏国产化项目的技术就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但由于该项目只拥有1件发明专利和3件实用新型专利,且法律状态和权利要求的情况都不甚理想,以至于一直没有企业愿意主动接洽。在这种情况下,盛知华接手了这单运营业务,经过反复的专利检索分析后,盛知华发现该发明尚有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点还未提交过专利申请,于是立即协助同济大学对该创新点进行了专利保护,该人工心脏项目也因此获得了企业的青睐,最终在2014年以5.4亿元的成交价,将该专利项目转让给企业投入量产。

  从单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到推动知识产权运营融入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战略、发挥综合效能,我国的知识产权运用工作也开启了谋划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推动知识产权资源向实体产业配置的新征程。“战略实施8年来,我国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得到了体现,通过知识产权的实施转化,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强化运营 引领资产“升值”

  今年3月底,湖北省的一家资产管理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实现四板挂牌的新闻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原来,这次挂牌成功的武汉百格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湖北首次有专利服务企业在四板挂牌。该公司的股权名称即为“百格专利”,这同时也是湖北省首个以专利为股权名称的专利服务企业。

  而谈起企业发展壮大的节点,百格专利的负责人念念不忘,还是2014年时湖北省出台的“专利八条”--这其实是对湖北省当年出台的《加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暂行办法》的简称,因该暂行办法共有8条而得名。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张彦林介绍说,“专利八条”不仅包括对专利转让实施“后补助”和改革高校“重论文、轻专利”的评价制度等措施,还制定了健全专利运营转化体系、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政策引导措施。彼时,成立还不到半年的百格专利正是抓住了这一政策利好,大力开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并购咨询、专利投资、专利托管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业务,短短2年时间里就已成功为75家企业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其完成的1件专利转化,促使当地一家企业获得500万元投资,收益率高达168倍,成为了政策引导助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一个鲜活案例。

  “当前,在我国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过程中,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要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这就需要从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搭建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平台等政策渠道着手,培育知识产权运营新业态新模式,加速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在该行动计划关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的主要预期指标中就包括,到2020年,全国技术市场登记的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2万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年度金额达1800亿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收入达80亿美元。“从当前我国的知识产权运用工作发展基础来看,要实现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首先要推动产业发展从资源集聚向知识产权集聚转变,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组合等高质量知识产权。其次要加强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推动知识产权联盟和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资源集聚、流转活跃的知识产权运营市场体系,以此构筑产业竞争优势。”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海波指出。

  “创造是源头、保护是核心、管理是关键,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工作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运作能力的增强和提升,都最终体现在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之上。”诚如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所言,“因此,就当前在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历史任务而言,有效运用才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最终目的,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本报记者  崔静思)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