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保持高度警惕!
发布时间:2017/7/21 10:31:30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访鼎智顾问管理公司董事长刘翰伦

  嘉宾介绍

  刘翰伦现任鼎智顾问管理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中国台湾企业专利经理人协会创会常务理事。自2010年起,刘翰伦致力于协助华人企业开展专利运营及解决国际专利纠纷,与美、欧、日、韩的巨头企业交手多个回合,具有丰富的国际谈判和知识产权应诉经验。在他的带领下,鼎智顾问不仅成功协助很多华人企业将专利转换成可观的收入,亦通过应诉等方式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和市场份额。

  鼎智顾问管理公司(下称鼎智顾问)董事长刘翰伦最近十分繁忙,一家北京企业在拓展美国市场时,遇到了非专利实施主体(NPE)发起的专利诉讼,这家企业找到了刘翰伦和他的团队。为深入了解该企业的专利情况以及相关诉讼细节,刘翰伦多次往返北京和台北两个城市,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诉讼策略。

  这样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对于专注于处理华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识产权纠纷和专利许可等业务的刘翰伦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为帮助客户妥善处理国际市场的知识产权诉讼,他常年往返我国两岸四地以及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飞机上分析客户资料、制定应对方案,已是他的生活常态。

  在刘翰伦看来,国内企业在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时,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不管是选择积极应诉,还是选择和解,都不能掉以轻心和消极应对。也正因如此,在他的带领下,鼎智顾问参与过数十件美国专利诉讼、百余场专利许可谈判,共计为客户省下逾亿元的专利许可费和诉讼费。

  要高度警惕还要谈判技巧

  上述北京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较高,在收到对方发来的专利侵权风险提示书后,就着手风险评估和专利分析,并积极寻找律师团队予以应对。然而,在面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时,有不少国内企业消极应对或者应对不当,亦或是对法院送达的起诉状置之不理,更有甚者,向自己的代理律师隐瞒关键证据,最终企业不仅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甚至还丢掉了海外市场,着实让人感到惋惜。

  刘翰伦谈到,在鼎智顾问参与的美国专利诉讼中,都会与客户反复沟通是否存在一些未提供给法院的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并明确告知客户由于美国诉讼程序非常严格,如果对证据材料有所选择或隐瞒,将会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在得到客户多次确认已提交了全部材料后,团队才会进行抗辩。然而,还是有少许案件,在法官当庭讯问的压力下,作为证人的企业人员才向法官坦白还有一些材料未提交,而这些材料往往十分关键,鼎智顾问与律师无法预先准备。可想而知,最终诉讼结果不如预期,客户也十分懊悔。

  “国内企业在应对国际市场的知识产权诉讼时,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隐瞒一些证据材料,可以蒙混过关。事实上,对方诉讼团队会从现有证据材料找出蛛丝马迹或者通过其他渠道找到相关材料,最后使得国内企业措手不及。一旦被发现刻意隐瞒证据,当事人往往会被处以惩罚性判决。因此,国内企业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遭遇知识产权诉讼时,不但要积极应诉,更要与诉讼团队建立高度的信任关系,及时提供或补充相关材料。”刘翰伦表示。

  在专利诉讼中,不管是协助原告还是协助被告,只要达到客户的预期,对团队而言也算是圆满完成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谈判技巧非常重要。刘翰伦告诉记者,在他代理的许多案件中就有一起案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当时,国内一家显示屏企业在拓展美国市场时,被美国某知名高校诉至法院,索赔额巨大。在接手案件后,刘翰伦对该企业的产品、技术以及对方的专利进行了详细比对,认为如果进入诉讼程序,并非客户最好的选择。在与该企业充分沟通后,企业表示愿意支付一定的和解费用。很快,刘翰伦与美国高校代表进行谈判,明示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量极小,尚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客户可能随时放弃该市场,如果走诉讼程序,判赔金额可能比和解费用还少。最终,双方以低于该企业心理预期的和解费用达成和解。“在这起案例中,我们就运用了知己知彼的谈判技巧,既表明企业的诚意和立场,又如实介绍了企业的市场运营情况,给了对方多个选择。”刘翰伦表示。

  要提前预防也要积极应诉

  事实上,随着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步伐的加快,会遭遇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纠纷,刘翰伦代理的上述案件仅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纠纷和解决方法。对于这些争议,如若处理不当,不但会给相关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丢掉一个区域市场。对此,刘翰伦建议,国内从业者要事先制定预防措施,做到未雨绸缪;纠纷来临时,更要精心应对,聘请专业团队,制定详尽的应对策略,切勿掉以轻心。

  关于制定事先预防措施,刘翰伦建议,由于欧美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和诉讼程序与国内有较大不同,如果被起诉,在败诉情况下,有可能出现“赚的不如赔的多”的情况。因此,国内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前,应做好专利预警和专利布局工作。一方面,对欲出口的产品或技术涉及的专利进行充分的检索,如若发现有侵权隐患,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制定应对措施。比如,修改产品或设计,或者与相关专利权人提前沟通,争取以最小的成本或代价规避诉讼。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层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通过企业内部的法务团队或者聘请外部的专业人员等方式,对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市场规则进行充分的调研,做到既要知己知彼,又要在拓展市场时避免侵权风险。再者,要有专项资金应对潜在的知识产权诉讼,国内企业可以参考国外企业的做法,拿出目标市场销售额的3%用以应对知识产权诉讼和风险防控等。

  当知识产权诉讼来临时,刘翰伦表示,企业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掉以轻心,应迅速组成专业团队,制定应对策略。首先,企业在收到法院送达的起诉状时,千万不要消极应对或者置之不理。在很多情况下,对方决定起诉,其实已就相关产品、技术或专利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做足了起诉准备。如果被诉企业消极应对,将来在开庭阶段会处于特别被动的处境,败诉的几率较高。其次,要迅速组建应诉团队,聘请专业律师,制定应诉策略,出具风险评估报告,甚至做最坏的打算。再者,在应诉过程中,企业应与律师团队保持密切联系,两者达成高度信任。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材料或证据上,不要对律师团队有所隐瞒,只有充分掌握现有证据,才能对起诉方提出的质疑进行有力回应。最后,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证据材料管理机制,对涉诉技术、产品或专利的所有材料,包括邮件等,进行归档处理,由专人负责,谨防资料的泄露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聘请律师团队方面,又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因海外诉讼成本相对较高,律师费用通常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因此,在挑选律师团队时,要尽量挑选有丰富海外维权经验的律师团队,不要贪图过低的价格,以免得不偿失。其次,可以考虑选择有海外工作背景的华人律师,他们更能理解华人企业的运作规律和企业文化。”刘翰伦认为。

  采访手记

  在采访刘翰伦之前,记者对他已有所耳闻,其因办事效率高、专业知识丰富等被客户认可,他代理过的多起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被业界广泛关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过程中,他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内企业在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时存在的短板,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原本定下的1小时专访延长至2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然而,在产品、服务或技术输出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争议又是不可忽视的一道门槛。因此,国内企业应慎重挑选诉讼团队,积极应对知识产权纠纷,为拓展海外市场扫清障碍。(记者 姜 旭)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