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砖雕:千凿万刻守传承
发布时间:2017/8/23 10:15:44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青砖灰瓦的胡同是北京老城区的毛细血管,流淌着这座城市浓郁的文化气息。胡同内四合院瓦檐下雕刻精美的砖雕,不仅起着局部装饰的作用,也承载着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刀锋与青砖碰撞,迸发出笔直或曲折的线条;砖屑飞过之后,冰冷的青砖上呈现出一幅幅祥和富贵的图案。砖雕最早是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至明代开始由墓室砖雕发展为民居建筑装饰砖雕。京城砖雕艺术即“京雕”与“徽雕”“苏雕”“晋雕”被合称为中国砖雕艺术的“四大名旦”。2007年,北京砖雕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彦成为这项技艺的唯一传承人。“北京砖雕与其他地方砖雕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雄浑大气、高贵华丽、雕口齐利,即便是一片花叶、花瓣,它的雕口也要像刀刃儿一样锐利。”据张彦介绍,北京砖雕十分考验雕刻技艺,雕口必须落刀不改,一刀到位,不能重口。

  生于1965年的张彦出身砖雕世家,6岁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接触砖雕技艺。“那时我还小,常常看见辛苦一天的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雕刻花、龙等图案,觉得非常神奇。”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砖雕情节,使得大学期间学习国画专业知识的张彦义无反顾地丢下画笔,拿起雕刀,迄今已坚守这项传统技艺30余年。

  北京砖雕程序复杂,共包括160多道工序,磨砖、打样、画样、定深、开地……每道工序的背后都需要手艺人拿捏好力度、尺寸,仅磨砖这一道工序张彦就学了3年。“砖雕是人与自然的合一,用水和土为泥,用木烧火为砖,用金属制工具雕刻成形,占全五行,是集哲学、美学、文学、民俗、艺术于一体的文化载体。”张彦介绍。

  作为文化“活化石”的北京砖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变革,京味十足的北京雕砖也开始面临失传的危机。幸有诸如张氏家族一样坚持匠心传承的手艺人,使得这项技艺能够渐渐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世家传承不仅仅传承的是技艺,更是精神和责任。”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张彦曾靠卖房子、作画来继续他的砖雕事业,但他从未言弃,一直默默坚守,被人们誉为“砖雕张”。

  无数个白昼黑夜里一刀一刀地雕刻,让张彦的双眼视力日渐衰退,而他却表示,商业化做砖雕,他永远不会考虑。“宁缺毋滥,不偷工减料,保证都是手工刻制,不能砸了‘砖雕张’的牌子。”

  张彦还有另一个身份,便是中国微型古建筑的创始人,这是他在砖雕工艺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与发扬。微型古建筑所需的微型砖瓦片,如瓜子皮一般大小,从选土到做窑、烧制,张彦都亲力亲为。《北京吉祥门楼》微型四合院的制作,便是张彦历时3年之久才完成的。

  如今张彦已经带出了20多名徒弟,在工作之余,他还创作出版了《北京砖雕》一书。目前,张彦正打算把北京砖雕的精华部分“72式刀法”记录成册,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北京砖雕技艺之美。

  采访感言

  30多年的坚守,这其中的艰辛,张彦难与外人道。很多人对他“饿着肚子搞非遗”的行为十分不理解,但张彦自己清楚,对这项技艺他拥有的更多是责任与热爱。虽然他的生活是清苦的,但精神世界却是丰富的。功不在当下,而在百年之后。这些不计名利的匠人们留给后人的必将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李 倩)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