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女性游戏,下一个掘金高地?
发布时间:2018/6/11 9:54:13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今年年初,《旅行青蛙》《恋与制作人》等游戏的火爆,让“女性向游戏”(主要指女性用户超过7成的游戏产品)这一概念走红,这一细分市场也受到行业的关注。近日,数据研究机构伽马数据CNG发布《2018年中国女性游戏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女性游戏市场的整体销售收入达到430.7亿元,结合目前女性游戏用户规模及消费潜力等因素,预计女性游戏市场在未来3年将有近140亿元的增长空间。

  长期以来,国内游戏产业以男性消费者为主,相比女性游戏市场,男性游戏领域拥有更多的人才和技术经验。近年来,伴随女性网民数量的攀升以及女性游戏用户消费能力的提高等,女性游戏用户的市场价值变得更具开发潜力,游戏厂商嗅到这一商机,纷纷布局女性游戏市场。

  关注细分领域

  “女性向游戏”并非新鲜事物,此前,国内不少游戏厂商都将其作为公司的重要开发方向。完美世界是业内较早布局女性游戏市场的游戏厂商,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完美世界在2016年初就开始布局二次元和女性游戏产品。彼时,国内二次元游戏尚处萌芽期,业内对于女性游戏这一细分领域的认知尚停留在“二次元游戏类型之一”的阶段。但实际上,女性游戏用户并不完全是二次元用户的一部分,其可以独立区别于二次元用户群体。完美世界认为女性或将会成为游戏行业的下一个机遇。为此,公司加大了女性游戏的研发力度,相继推出了《梦间集》等女性游戏作品,以及《烈火如歌》等增加女性游戏元素的游戏。

  知名手游发行平台乐逗游戏,在休闲游戏领域中持续推出女性游戏,其于2017年发行的《梦幻花园》在国内安卓平台日活跃用户突破300万;以二次元用户社区著称的bilibili,在进军游戏领域后,推出与用户社区特点相符合的二次元游戏,希望将女性二次元社区用户转化为二次元游戏用户等。此外,腾讯游戏、网易游戏、乐元素等游戏厂商自2017年起,都在女性游戏市场进行了布局。

  挖掘潜力市场

  长期以来,挖掘女性用户价值的游戏产品相对较少。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游戏厂商开始热衷女性游戏市场这一细分领域?对此,伽马数据CNG首席分析师王旭认为,一方面,女性网民及游戏用户数量在不断增长,2017年,我国游戏用户较上年增长了2100万人,其中女性游戏用户数增长约1500万人,成为拉动2017年我国游戏用户数量增长的主要增量;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业者进入到游戏行业,她们在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游戏玩法创意、美术风格及女性用户开拓等方面,对女性用户需求的把握更加精准。

  对此,传媒产业大数据咨询机构泽传媒首席执行官杜泽壮表示认同。他指出,从整个市场的用户群体来看,从生活、休闲到娱乐消费,从线下到线上,女性细分用户一直是消费主力军,游戏行业也不例外。比如,在一些恋爱养成类和模拟经营类游戏中,女性玩家不仅内购比例比男性玩家高,其在应用中的花费也更多。“此外,游戏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国内市场份额被游戏巨头不断蚕食,其他厂商积极寻求策略转型,攻占需求多元的细分用户。特别是二次元产业的兴起,女性游戏市场迅速发展,这引起了游戏厂商的重视。”杜泽壮认为。

  打磨优质产品

  报告指出,考虑到女性用户规模增长、女性用户消费潜力等因素,预计到2020年,国内女性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将达到568.4亿元,与2017年相比,将有近140亿元的增长空间。在业内人士看来,要实现这百亿元的增长,需要游戏厂商在游戏研发、制作、推广、衍生品开发等各个方面打磨精品,进而有针对性地激发女性游戏市场潜力。

  以游戏研发为例,完美世界相关负责人表示, 要加强适合女性类型游戏的自主研发。比如恋爱养成类以及跑酷等类别游戏都较为适合女性用户市场。在游戏研发上,相关从业者可重点从多个类型游戏进行发力。当然,在研发中应坚持原创,提升版权意识,这是游戏厂商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此外,该负责人还建议,相关从业者应在游戏制作上下功夫,女性游戏要考虑到社交、美术、内容细节和文化内涵等各种要素。一方面,关注社交是几乎所有国内女性玩家最关键的一个特质,能制造社会效应的游戏更能成功吸引女性玩家的关注。另一方面,女性更加注重细致的美工和吸引眼球的画风。一款游戏如果在美工画风的基础上,再加上人设或者其他游戏元素,游戏的整体性和观赏性就会大大提高,能够更好地吸引女性玩家。再者,女性游戏有着更多的内容消耗而非玩法消耗,玩家对游戏的剧情、场景、音乐、战斗模式等更为执着。因此,厂商应注重内容细节并丰富游戏内涵,这样能够为游戏积累更多的忠实用户。

  “此外,从推广角度来看,也要针对女性用户的偏好进行宣传推广。比如,厂商可充分制造话题,吸引用户关注和下载;也可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以实现轰动性的社交传播。”完美世界上述负责人表示。(记者  姜 旭)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