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专利资源分布格局(2017)》报告(摘编)
发布时间:2018/8/21 11:12:55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农业基地,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动东北地区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实现全面振兴。8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和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东北地区专利资源分布格局(2017)》报告。报告围绕东北振兴在知识产权层面亟待解决的区域发展动力供给、产业转型升级、地区转型攻坚三个方面的问题开展研究,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号脉”建言。

  一、发展动力供给

  (一)东北地区专利资源基础羸弱增长乏力

  东北地区创造了10.41%的国内生产总值,但仅仅汇集了5.17%的有效专利量和5.1%的有效发明专利。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专利资源基础落后于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截至2016年底,东北省均专利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的2/5、东部地区的1/5和中部地区的1/2。

  2002年以来,东北专利年均增速仅为15.75%,约为全国平均增速的1/3,2012年至2013年东北专利资源增速略有回升。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北专利资源在全国专利资源中的占比自2002年开始逐年下降,至2015年,已经由10%的占比下降到不足5%。

  从专利资源质量来看,截至2016年底,东北发明专利占比约为48.45%,仅略高于西部地区。每亿元有效专利仅有4.4件,专利密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16.7件)的1/4。东北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与全国平均差距较大。

  分析发现,研发投入不足应是东北专利资源基础羸弱的重要原因。单看R&D投入强度,东北地区仅为全国和东部地区的一半,比中部地区低0.24个百分点。此外,东北专利资源与创新过程中的资本要素(R&D经费内部支出)和劳动要素(R&D人员全时当量)协同度是全国所有地区最低的,这种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显著要素不协同,表示创新投入产出的效率低下。

  (二)东北地区产业专利资源结构失衡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的专利资源存量优势行业和增长快速的行业均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其在创新层面上仍然延续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且这种状况仍在不断加深。东北三省70%的专利资源集聚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七大产业,但在上述产业领域的专利资源却较少涉及智能化、信息化、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领域,仍然主要集聚在传统技术领域,比如装置部件制造、机械性能改进等。

  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专利资源增长极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新兴技术领域专利资源增速与传统行业领域相比差距明显,尚不到传统行业领域增速平均水平的80%。在一定程度上客观体现了东北地区有限的创新资源在传统行业领域和新兴高技术领域上配置状况的差距。

  (三)东北专利资源的省份和城市分布结构失衡

  数据分析显示,东北三省专利资源存量分布在区域上十分集中,其中辽宁省专利资源总量超过黑龙江、吉林两省专利资源总量之和,占三省总量的55%。自东北振兴相关政策出台以后,三省专利资源的增速均显著加大,其中辽宁省的增速明显快于其他两省,且这种领先优势越来越明显。此外,无论是发明专利占比,还是专利密集度和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辽宁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省。

  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专利资源年均存量呈金字塔分布,四个梯队之间的阶梯性明显。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年均专利资源存量分别为1.983万件、1.8972万件、1.8785万件和1.1158万件,远超其他城市位于第一梯队。鞍山和大庆位于第二梯队,年均专利资源存量分别为5508件和4592件。吉林、齐齐哈尔、盘锦、锦州、抚顺、丹东和营口的年均专利资源存量分别为1863件、1848件、1582件、1537件、1275件、1216件和1078件,属于第三梯队,其他城市为第四梯队,在数量上与第一、第二梯队存在明显差距。

  (四)东北地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突出

  截至2016年底,东北企业拥有的有效专利仅占东北地区有效专利总量的46.88%,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其中,辽宁为54.04%,黑龙江为39.08%,吉林为37.29%。此外,东北企业发明专利占例(62%)明显低于科研院所(71%)。

  东北三成行业创新仍主要依赖科研院所和个人申请,在所分析的50个行业中,农业、畜牧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4个行业以科研院所、个人申请为主。

  二、产业转型升级

  (一)产业整体分布及演进

  东北三省专利资源均呈重化工业偏向型产业分布结构,传统优势产业仍然是各省创新的主力,专利资源弱势产业过多。其中,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在三省均为专利资源优势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在辽宁、吉林为优势行业在黑龙江为成熟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在吉林为优势行业,在黑龙江、辽宁则为成熟行业。

  此外,东北三省多数大类产业专利资源与资本要素的协同度均显著高于劳动要素,产业创新效率的改进更倾向为劳动改进型,即劳动要素改进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将远远高于资本的投入。

  (二)装备制造业专利资源的行业格局

  东北三省有效专利占比位居前三位的都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其中,辽宁在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技术、电车制造等行业具备专利资源存量优势,在金属工具制造业具备增量优势。吉林在金属制品业的多数行业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多数行业等具备专利资源存量和增量优势。黑龙江在结构性金属制品、航空航天器制造等领域具备专利资源存量优势,在家用电力器具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具备增量优势。

  (三)装备制造业专利资源的空间格局

  装备制造业专利资源的省域分布正在重构,辽宁基础最好但增速最慢,黑龙江各项均居中,吉林专利资源总量最少但增速最快。2013年以来,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东北三省中辽宁拥有2.6699万件有效专利,居三省之首。黑龙江次之,有1.909万件。吉林最少,不足1万件。三省年均增速与专利资源总量呈负相关趋势,吉林省在年均增速方面位居首位。

  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六成以上专利资源主要集中在大连、沈阳和鞍山,在创新层面围绕上述三个城市三中心多核发展模式已然成型,吉林和黑龙江装备制造业半数以上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其省会城市,创新层面仍为单一中心发展模式。

  分析还显示,东北各城市装备制造业尚未形成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各城市仍离散发展各自为战。专利资源高地城市装备制造业不仅没有带动起周边城市的发展,自身的实力也在减弱。

  三、地区转型攻坚

  (一)城市分布格局

  三省专利资源城市分布格局均呈现出空间集聚、不平衡发展和单一中心发展模式三大特征。2012年至2016年来,沈阳专利资源存量占据辽宁省专利资源存量一直维持在35%左右,长春专利资源存量占据吉林省专利资源存量的73.65%,哈尔滨专利资源存量占据黑龙江省专利资源存量的67.54%,且比例有逐步增大的趋势。

  从城市群发展路径来看,辽宁省专利资源的城市演进路径为以“沈大黄金带”的核心城市大连、鞍山、沈阳为轴先后向西和向东推进,形成“中部崛起”的专利资源分布格局。吉林省专利资源的城市以长吉腹地的核心城市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由西部先向西北转移后向东南转移,形成“长吉腹地带动西部发展”的专利资源分布格局。黑龙江省专利资源的城市演进路径为以大庆、哈尔滨为轴先向北覆盖后向东转移,形成“哈大齐工业带”的专利资源分布格局。

  此外,资源型城市创新乏力成影响三省省内协同发展的共性问题,产业结构单一、投入不足是造成此类问题的重要根源。

  (二)区域核心城市专利资源分布

  沈阳专利资源的产业分布结构较为稳定,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优势显著。沈阳专利资源质量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提升显著。沈阳2013年至2016年的授权后维持专利年限平均值较2007年至2012年授权后维持专利年限的平均值有明显的上升。尤其是在医药制造业的专利维持年限平均值上,从之前的3.29年上升到了7年,翻了两倍。

  哈尔滨专利资源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采矿业及建筑业增速明显放缓,第一产业、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力明显。从行业上看,哈尔滨的采矿业、建筑业无论是专利资源占比还是增速都明显放缓,生产供应业在经历暴涨后也呈下降态势。但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在三个阶段均有过较长时间的增长。

  长春专利资源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装备制造业增长迅猛远超其他行业。从行业上看,长春的采矿业、建筑业、生产供应业无论是专利资源占比还是增速都明显放缓。但装备制造业在经过短暂的调整后增速明显,自2012年开始,年均增速超过50%。

  大连专利资源产业分布结构变化显著,其中农林牧渔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迅猛远超其他行业。2012年至2016年专利资源优势行业一半为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资本技术双密集的高技术制造业,另一半为林业、食品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