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向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1/12/22 17:31:43来源:光明网分享到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运用取得新成效、服务达到新水平、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的“四新”目标,并提出“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的预期性指标,这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阶段性目标能够如期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做好知识产权工作,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一、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是一种以脑力劳动创造的知识成果为载体的隐形资产所有权。伴随着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由 2012 年的 63.69分提高到了 2020 年的 80.05 分。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和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不断取得了新的成就,对推动我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短板:比如关键核心领域的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不足,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效益还不够高,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偏少;知识产权保护起步较晚,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行政和司法等手段机制衔接不够完善,缺乏约束力,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进程缓慢等。因此,在当前和下一个阶段,保护知识产权势在必行。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助推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知识产权早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实现由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必须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于知识产权工作全过程。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第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开展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研究,健全科技尖端领域、传统文化领域、网络媒体领域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健全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知识产权政策。

  第二,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通过强化知识产权领域的司法资源配置和审判体系建设,来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通过强化司法保护与其他各环节形成有机衔接、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和增强有关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来增强专利司法保障力量。

  第三,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做好与中央政府在知识产权保障方面的宏观协调和统筹,进一步完善在知识产权保障领域的行政执法检查和行政裁决机制建设。更好实施专利领域的行政执法检查及专项活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增强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效果。

  第四,强化知识产权协调机制。培养和发展专利协调、诉讼、公证组织,鼓励行业协会内部形成专利维护的自律与沟通机制,健全专利争议多元化解制度。促进形成专利领域以诚信为基础的监督模式与惩罚制度,促进专利诚信修复制度建立,推动构建专利领域诚信管理体系。

  第五,激发知识产权源头活力。通过加强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完善知识产权审查管理体系和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来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通过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健全监测反馈机制,来强化知识产权申请注册质量监管。

  破解知识产权转移转化难题,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提高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落实知识产权转化奖励和报酬制度,完善知识产权转化决策机制等,来推进国有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通过搭建知识产权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和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来优化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服务;通过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和促进技术、专利、标准协同发展,来促进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同时,引导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的实施,提高创意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效率;通过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版权创新发展工程等措施,来推动知识产权融入产业创新发展;优化中央地方合作会商机制,强化区域间合作互助,鼓励地方探索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增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与行业、产业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知识产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和知识产权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规范,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同时,引导知识产权基础服务向专业化、高水平发展,并拓展知识产权增值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长效机制和加大行业自律、惩戒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以此推动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构建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为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第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推进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和推动知识产权相关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来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人才的分类培养体系等,来提升知识产权人才能力水平。

  第二,加强文化建设。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构建知识产权大宣传格局;厚植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扩大知识产权对外开放力度,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有关知识产权谈判,加强知识产权国际竞争与合作,妥善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争端,优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环境。同时,强化知识产权审查业务合作,引导创新主体合理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服务体系等渠道,推动知识产权海外获权。同时,建立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应急机制和提升海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作者:张志元(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