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启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2/12/12 16:56:14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打造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北京市迈出坚实一步。

  今年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出台《北京市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颁布实施地方性法规《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在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框架下,知识产权工作更进一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更加优化。

  “两区”建设蓬勃开展

  对标国际,集聚创新要素和搭建开放媒介,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两区”建设中,知识产权改革是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知识产权系统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统筹制定全环节改革行动方案,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提升司法保护水平、加强前沿科技保护、增强知识产权全球影响力。

  让企业安心投身创新和贸易往来,两年前,北京市推出知识产权保险试点,探索“五项结合”的知识产权保险新模式。截至今年10月,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已支持472家企业投保4818件专利,保险保障金额超过53.6亿元,发放保费补贴4300万元,累计为2家企业提供专利执行险理赔近60万元。

  试点工作又有新进展。在专利执行险、专利被侵权损失险试点基础上,今年,北京市增加了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法律费用保险。此外,北京市还引入保险公司竞争机制,以市场化手段进一步提高保险服务水平。

  以制度创新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只是其一。为增强“两区”建设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北京市着力打造了“两区”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服务新模式。2021年4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成立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经开区分中心和大兴区分中心。截至今年11月,各分中心提供专利预审咨询2300余次、快速维权咨询300余次、商标咨询1.9万余次;辅导700余家企事业单位完成专利预审备案,受理商标注册、质押、转让等业务5000余件,有效提升了区域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

  8.59亿元!这是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完成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该中心围绕登记、交易、专业、金融等四大功能定位开展服务,共完成13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不仅如此,北京市还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北京市正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不久前,《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出台,将于2023年1月开始实施。其中明确知识产权等部门应当执行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事实上,北京市在此方面已经有了一定探索。北京市积极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立足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数据资源优势,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在数据知识产权工作中推出一批成功案例,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提供北京方案,服务“两区”建设,助力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乘着“两区”建设的东风,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加速与国际接轨。今年以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深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合作,联合举办世界知识产权日专题活动、服贸会知识产权论坛、推进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建设、推动WIPO Green城市加速项目在中国的首个试点落户北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海牙协定在我国生效当日,小米、联想等北京科技企业就提交了20余件外观设计申请。

  加强保护定分止争

  “《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力求引领新时期首都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主动回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发展与安全等新形势对首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补充、先行和创制作用,完善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更高水平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不久前举行的国家知识产权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潘新胜重点介绍了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相关情况。

  推进知识产权保护,需要社会各界多方共同参与。该条例将“纠纷多元调处”单独成章,并要求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推广利用调解方式快速解决纠纷。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加强有机衔接和协调联动,有效发挥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版权局等11个部门,在充分研究和广泛吸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北京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新时代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打造了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的立体化工作网络。依托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市级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搭建调解组织与行政、司法、仲裁等解纷途径的对接平台。发挥行业自律机制,在电子信息、软件、医疗等十大高精尖产业领域建立16家行业性专业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两区”重点园区(组团)、高新技术产业园、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建立12家人民调解工作室,逐步构建立体化工作网络,形成“排查+预防+调解+宣传”的知识产权纠纷工作模式。

  今年1月到11月,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指导管理的16家调解组织共受理纠纷1.2288万件,调解结案4540件,调解成功2727件,调解成功率60%,为权利人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转化运用加强供给

  如何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更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和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供给,主动对接中小企业技术需求,进一步畅通技术要素流转渠道,推动专利技术转化实施,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北京市开展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中,首先进行广泛调研,全面了解各类主体在专利转化中的痛点、难点和工作需求。在此基础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北京市专利转化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明确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标准,向供给侧专利培育与转化促进、重点产业专利运营促进、专利交易运营服务能力提升、知识产权集聚区专利运营环境支撑、中小微企业获取专利技术、企业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商业银行开展专利质押贷款以及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等八类项目倾斜。每类项目均有精细化的条件设置和作为奖补上限的“奖励资金帽”制度,因事施策、一事一策,确保奖励资金用到“刀刃”上。

  通过专利转化专项,引导了更多高校院所和国有企业专利技术向中小微企业转化实施。到目前,北京市专利转化专项资金已对两批130余个项目给予支持,累计支持金额超过3700万元。第三批项目已确定支持单位并启动有关工作。

  在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中,北京市坚持市场导向,聚焦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联盟、中小微企业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加强顶层谋划和政策支持,搭建全流程服务平台,鼓励支持适当降低许可使用费标准,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专利快速转化运用。今年7月,清华大学发布首批共45件开放许可专利。截至目前,参与试点工作的专利权人达到61个,累计征集开放许可专利超过2500件,覆盖互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领域,为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专利技术支持。

  公共服务精准高效

  “我市已经建立了具有北京特色的‘1+17+N’多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在今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立权介绍,北京市的多级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包括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各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17家区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区中心,在重点园区、孵化器设立的90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在此体系之下,北京市200余名知识产权联络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送至3.2万家入驻企业,梳理1600余家重点服务企业名录,包括27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市、区两级服务资源,定期走访、指导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北京企业“出海”的步伐加快,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需求日渐增多,北京市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也日臻完善。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日”活动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建设的“多元主体合力共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综合服务新体系”获评“两区”建设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央地协同、市区联动、区域协作、社会组织参与”是该体系的突出特色,打造立体化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模式,以高质量海外知识产权服务为高水平“走出去”保驾护航。

  依托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工作体系,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与中国贸促会商法中心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制度政策、纠纷线索等信息互通,与市区各相关部门统筹联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集聚优势专业资源。该体系面向“出海”企业建立了主动提醒与按需指导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定期监测创新主体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线索;对海外人才引进、跨境研发等关键环节提出针对性工作指引;通过北京市首创的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库,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咨询和信息服务,组建指导专家组提供深度智力支持。层层深入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有效弥补创新主体在应对海外纠纷时信息不畅、人员能力不足的短板,帮助创新主体提高纠纷应对效率。

  截至目前,该体系已累计为200余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应对指导服务,帮助创新主体降低海外维权成本,扫清海外发展“障碍”,大胆、平稳“出海”。2022年1月至10月,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库累计提供涉及海外知识产权布局、风险防控、纠纷应对全环节的信息服务1.1万余次,提供诉讼案件数据检索服务1700次,为“走出去”企业掌握信息、把握趋势、监测风险、借鉴经验提供有力支持。

  迈好第一步,看见新气象。在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之路上,北京市知识产权事业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各项工作体系不断建立。向着到2025年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到2035年高质量建成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的目标迈进,北京市知识产权系统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本报记者杨柳)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