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江苏:勇立潮头唱大风
发布时间:2011/6/7 18:35:28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分享到

“2002年,江苏省的专利申请量超过山东,位居全国第五;

2003年,超过北京,位居全国第四;

2004年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三;

2006年超过浙江,仅次于广东;

2009年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一……”

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的描述中,江苏省的知识产权工作一直在赛跑。这和该省凭借全国第一的区域创新能力、稳立经济大省前三甲的形象不谋而合。经过发展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的两次经济转型,2010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保持全国第二,人均达到7700美元。就在这一年,江苏省取得了专利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申请、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五项第一”的佳绩。

正是有了多年来专利申请加速增长的积累,2010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前十位的省份排名中,江苏省位列第三,全省企业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53%,也确立了江苏知识产权大省的地位。在前两次转型中,江苏如何通过激励创造奠定全国知识产权大省地位?为迎接第三次经济转型,江苏又该如何谋划向知识产权强省进军?记者深入采访了江苏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典型企业,试图还原一个以政府引导逐渐向企业自觉转型的“江苏样板”。

高层重视 确立目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五项第一”展现的不只是一时的成绩,更是长年努力的结果。

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一路高歌猛进,首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向记者表示,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江苏省抓住了四次重大机遇,推动全省知识产权工作节节攀升,为激励知识产权创造,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以及2006年全国第三次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后,江苏省相继紧随国家政策出台了指导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文件,把知识产权全面融入科技、经济等各项工作,大幅增加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并出台了一系列专利资助政策。2008年6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让江苏省顺利地完成了确立知识产权领跑者地位的临门一脚。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江苏省内展开了一场“知识产权工作紧随大流还是领跑全国”的争论。保守观点认为,知识产权是把双刃剑。多年来,我国用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思路导致创新动力不足,核心技术的发明数量不够,加强知识产权于己可能“弊大于利”。不过,主流观点则看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驱动的必然趋势。江苏省省长助理徐南平提出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契机,创建全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促进江苏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并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苏省委常委会启动实施了全省知识产权战略专门听取省知识产权局汇报,并在会上做出了重要决定——“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要领跑全国”。

2009年,江苏省政府以1号文件颁布《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随后,江苏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订了全国唯一的《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的合作协议》并召开了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会后,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会议精神,截至目前9个省辖市和部分县市出台了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等每年都亲临江苏考察指导示范省创建工作。省政府办公厅连续3年印发知识产权战略年度推进计划,计划涵盖了全省32个部门,共有250余项工作。

江苏省高屋建瓴的战略部署核心直指省内30多万家工业企业。各级党委政府将知识产权指标尤其是专利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目标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一系列战略推进计划、专利实施和奖励项目、重点工程相继出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创新主体聚集,全省合力推动掀起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争先创优”的热潮。

规范指引 勇开先河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始终是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的着力点。但是,如何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

早在2006年,朱宇大胆提出设想:能否出台一个像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那样的标准化文件,推动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而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水平?大胆的设想一时引来了种种非议,却在几年后收获了企业对第一个“吃螃蟹者”的致敬。

2009年,在一知名大型通信企业从事多年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王桂香跳槽来到当时只有一个人负责专利工作的无锡尚德电力公司。

尚德电力是我国全国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2010年名列全球硅太阳能电池(不包括薄膜)销售第一。不过,吸引王桂香的不仅仅是尚德电力的实力。“看到江苏省出台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我很欣慰。规范涉及企业研发、采购、生产、贸易和对外合作等各个环节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我之前的工作经验很吻合。”王桂香发现国内科技型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从来不缺创新的动力,但普遍缺乏专利意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

从提出设想到制定完成,江苏省投入40多万元,委托研究机构和试点企业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于2009年正式出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成为国内首个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地方标准。综观《规范》的全文,其核心是帮助企业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涉及企业创造、保护、运用等各个环节。其中,明确要求企业按照不低于销售额的2%加大研发投入,要求企业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来挖掘企业专利,要求企业根据公司发展制定技术研发方向和奖励制度等。

有了《规范》的指导,王桂香在新的岗位上如鱼得水。她在尚德电力开始按照《规范》的要求设机构、建制度、出细则。目前,该公司已经建立由10人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专职团队,并完善工作流程,建立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一系列管理规定。截至今年4月底,该公司在国内已经申请了专利220余件,近五成为发明专利。今年,尚德电力就已申报“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正等待验收。

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比尚德电力先行一步,去年已被评为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得4万元的奖励。有着47年发展历史的法尔胜泓昇集团,从手摇麻绳小作坊起家,经过“麻绳”、“钢绳”到“光绳”的跨越,发展成以金属制品为主业,涉足光通信、新材料、现代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

根据《规范》建立的公司奖励制度,每年5月是法尔胜泓昇集团的“创新月”。公司会召开科技创新大会,过去一年中取得突出创新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将按贡献大小获得共计120多万元的奖励。除了对于专利申请、授权分别奖励外,对于产业化效益显著的专利技术,公司会根据专利产品的市场效益按比例给予发明人奖励,第一年20%,第二年10%,第三年5%。2010年公司研发的高速铁路用钢丝绳创造了200多万的利润。根据20%的奖励比例,该项目团队获得了53万元的奖励。根据公司规定,这笔奖金不低于30%的部分要直接奖励给项目负责人。

重奖之下,公司内部的创新热情如星火燎原。全面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副总裁刘礼华告诉记者,法尔胜泓昇集团30%至40%的小发明都来自于车间一线员工的建议。根据公司制定的技术研发方向,每年申请专利3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件以上。刘礼华主持研发的大桥智能缆索已通过《国际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了国际专利申请,迈出了公司PCT申请的第一步。

两年多来,和尚德电力、法尔胜泓昇集团一样,全省2000多家企业参与了“贯标”工作,其中1130家企业参与了省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130家被评为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这些企业发展规模、行业特征各不相同,但它们用实践证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就像质量管理标准一样,广泛适用于研发型制造企业。

2009年和2010年,江苏省企业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第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贯标”的成果之一。不过,朱宇对目前取得的成绩仍不满意:“贯标工作刚刚起步,离我预期的目标还有距离”。在开创性地“立规范”后,朱宇还有一个宏大的“树样板”理想,他们要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推进这个标准,并努力将其上升为国家推荐性标准。

政策激励 促进创新

从“麻绳”、“钢绳”到“光绳”的跨越,是法尔胜泓昇集团的发展轨迹,也是县域经济大省内绝大多数中小规模企业的缩影。从专利零的突破,到每年持续快速增长,甚至成为每年专利申请超过百件的“专利大户”,基本都在近5年内得以实现,这是记者在无锡惠山区采访中小企业时发现的一个普遍趋势。为什么在江苏省密集出台各类知识产权资助、推进、奖励项目的5年中,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可以集中突破,趁势而起?

江苏麟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乡镇铝加工制造企业逐渐发展成研发、生产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的专业化公司。2006年,公司针对传统的热镀锌钢板产品抗腐蚀性能不足,强韧性不够,镀层在拉伸应变过程中易产生损伤,弯曲数次后产生龟裂、镀层剥离现象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热浸镀Al-Zn-Si-Re系列合金。因为与传统镀锌产品相比,该产品具有很高的耐蚀性、强度、韧度、耐磨性及抗疲劳性能。公司对此技术非常重视,申请了“一种镀锌钢板的镀覆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发明专利,成为当时公司仅有的几件专利之一。

为了促进专利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麟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了2007年至2008年度“江苏省专利实施计划项目”,并得到省财政50万元专项引导资金,2009年至2010年项目累计实现利润5500万元,并成为公司拳头产品之一。更重要的是,随着项目的实施,之前对专利不太重视的公司董事长冯立新开始对专利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加强了改进技术的研发,新提交了专利申请5件,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技术研发知识产权跟踪检索机制,并于2009年7月底与无锡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签约,建立了有色合金行业的专题数据库。目前,公司正加大向耐海洋气候防腐技术的研发布局,冯立新告诉记者,知识产权工作随着企业发展被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2010年,公司又申报了“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在获得了省财政20万元的资助资金后,公司配套投入50万元,全面完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体系。其中,公司明确提出每年申请专利10件以上,对新产品形成专利保护群。

一个政府项目的实施,带动一个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水平的提升,从而辐射整个行业。这是江苏省将知识产权工作落到企业实处的“利器”。

2003年江苏省建立了专项资金,在全省范围组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明确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任务和组织方式,并逐年加大了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目前,全省220家企事业单位列入该推进计划,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跨上新台阶,其专利产出随之水涨船高。仅以2008年度承担该计划项目的14家企业为例,2010年共申请专利647件,比2009年翻了一番。

2007年11月,江苏省财政厅印发了《江苏省专利实施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至2010年全省共有37个项目列入省级专利实施计划。和麟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起申报2007年至2008年度“江苏省专利实施计划项目”的15家公司,在两年的项目实施期间,专利产品销售额增长105%,纯利润增长155.9%,共申请专利305件,授权162件。

省市各级更多的政府资助政策面向了专利申请、保护和推广的整个过程。或许一件专利几千元的资助,一个项目几十万元的资助,对于年收益动辄上亿的企业而言微不足道。但是,它却代表者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对专利价值的认可,它如同宣传队和播种机,在最广大的企业家心中播撒下知识产权的种子。

内因驱动 激发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对于主体而言,规范指引、项目激励都是政府之于企业发展的外因,真正能决定知识产权发展的未来,能为专利创造提供不竭动力的还是企业的自觉。

“知识产权,我上了初级班,还要上高级班!”身着车间工作装的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汾见到本报记者时,迫不及待地说起去年参加南京市知识产权局举办的企业高层知识产权研习班后的感受。

10年前,吴汾和同行在南京高技术开发区创立聚隆公司,开始了工程塑料的创业之旅。之前,企业并没有专利意识,再加之规模小,与国外巴斯夫等品牌竞争时屡屡败北。直到2004年,公司才申请了第一件发明专利。正是因为拥有这件阻燃塑木的发明专利,公司在西安大明宫重建工程的仿古材料招标中才得以胜出,让大明宫采用了这种既环保又结实的塑木材料。

经过此次研习班的培训,吴汾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巨大价值:不仅局限于专利申请和保护,还能影响到公司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目前,随着公司“以塑代钢”工程推进,聚隆自主研发的多种改性工程塑料被广泛应用在汽车行业和轨道交通建设中。吴汾也加紧制定了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技术标准实施战略,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企业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刚来祖国大陆时,发现企业知道知识产权概念的人很少。但今天,企业已经认识到,没有知识产权,企业发展就没有底气。”2003年来大陆工作的台湾人何志文和梁志忠已经明显感到了大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转变。2003年两人作为优秀人才被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目前分别担任公司总经理和技术总监。当时,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进入门槛低,同行跟进快,公司曾拿出1.73亿元打价格战,却事与愿违,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这次教训使公司意识到低成本的竞争在中国已走到尽头,只有依靠专利部署才能抢夺市场话语权。目前,公司已经申请专利526件,尤其近两年,公司每年专利申请超过100多件,成为当地知名的专利大户。

“国内企业在吃过苦头或是尝到甜头后,就知道专利的威力了!”见证了法尔胜泓昇集团从“钢绳”到“光绳”飞跃的刘礼华坦言,法尔胜泓昇集团也是在打了一场专利官司后开始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是乡镇企业转型而来的现代制造业,还是有着海外背景的新兴产业,在政府多年的扶助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始主动选择用专利和知识产权这个工具来披荆斩棘,这成为江苏省利用知识产权决胜未来的重要筹码。

转型机遇 加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先后完成了两次战略转型。上世纪80年代,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上世纪90年代,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由内源性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型。目前,随着生物医药、新材料、无线通信等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江苏省正进入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第三次转型阶段。江苏省强大的经济引擎何以长盛不衰?下一个4万亿怎么实现?人均GDP怎么再翻一番?成为第三次经济面临转型的历史之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一体进程明显加快,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各国争夺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武器和手段。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认识到,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增长的战略引擎是把根本着力点放在突破核心技术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上。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后,江苏省在这轮以知识产权为竞争制高点的全球经济大潮中,率先开启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用创新驱动促进内部增长的征程。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5年前,江苏省就做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江苏省主动选择了知识产权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江苏省确定了以科教与人才强省为基础战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的“六大战略”,明确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等“八大工程”。江苏省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提出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十二五”末,全省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以及知识产权密集型的产品产出占工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从48%提升到60%,知识产权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3%提升到20%以上,企业专利申请占全省专利申请比例达到70%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翻两番。

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助力江苏第三次经济转型的蓝图正在一笔一划地描绘。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正在组织物联网领域的专利预警分析,以推动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南京市作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建立了针对软件等新兴产业的专利实施项目。尚德电力、长电科技、法尔胜泓昇、麟龙新材料、聚隆科技……江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主动适应市场,要么引领新兴产业发展,要么从传统制造向高新领域渗透转移。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前两次经济转型中,江苏砥砺奋进、先行先试,勇立潮头,这一次江苏仍然没有落后。2010年江苏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超过百件的专利大户持续增加,并首次出现年申请超千件的企业。从零的突破到专利大户再到向华为、中兴通讯等“前十”企业看齐,专利创造一路向前,让江苏昂首挺胸地站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起点。

记者手记

记者在江苏省采访时,巧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的工作人员来苏调研《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贯标”工作。他们希望了解江苏如何“贯标”,脱离江苏省全国领先的市场经济环境,它具有多大的适应性。朱宇认为,不止是“贯标”,江苏省开展的战略实施计划、专利实施和奖励项目、重点工程在全国都具有示范性。“经验可以推广,成功可以复制”。

朱宇总结了他多年的工作经验:“一把手”挂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知识产权融入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大局;大手笔投入,今年省市两级将投入4亿多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多项目推进,全方位推进“贯标”工程、战略计划和奖励项目,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江苏知识产权工作中的先行先试之举并不少见。此前,已有不少省局来江苏取经,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成为系统内点击率最高的网站之一。江苏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环境非一日之功可成,但是其政府引导、企业着力、虚实结合的工作思路却是大可借鉴的。(刘仁 黄红健)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