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2年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2/6/4 16:52:29来源:本网分享到

    2012年,是重庆市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收官之年,是知识产权工作提档加速、全面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总的思路是:围绕“十二五”时期的目标和任务,全面对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主要需求,以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为前提,以健全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为基础,以提高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中心,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在“支撑引领、权益保护、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主要目标:初步建成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全市专利授权量增长25%以上,人口专利密度、GDP专利密度保持西部地区领先。全市注册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分别达到5万件以上、500件以上和50件以上。版权引进和输出数量分别增长6%和4%,版权登记量保持西部地区领先。全市专利、商标、版权行政执法案件年结案率达95%以上,知识产权维权举报投诉答复办理率达100%。知识产权服务业初具规模,服务水平西部领先。

    重点计划:

    一、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计划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布局工程。围绕笔记本电脑基地、新能源汽车等“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建立产业专利数据库,开展专利分析、预警,绘制“专利地图”。依托北部新区等重点区域建立国家专利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保护和培育,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围绕“两翼”万元增收,依靠知识产权发展特色产业。

    (二)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专利促进工程。启动两江新区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建立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开展专利巡回审查工作。支持江北区创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区,支持五里店工业设计园创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推动园区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清零行动,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三)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高水平规划建设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专利展示交易平台,完善专利信息发布和交易系统。建设商标权质押融资平台,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之间商标权质押的信息交流和联动协作,帮助企业融资。

    (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启动“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培育3—5名领军人才、50名骨干人才。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重庆)基地功能,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培训资源。支持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教育。加快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信息利用、企业管理等实务人才培养。争取重庆行政学院和区县行政学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提高领导干部知识产权意识。

    二、知识产权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计划

    (一)重庆制造走向海外知识产权护航行动。建立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出口产品专利预警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海关知识产权备案工作。支持企业在产品销售目标国或海外生产基地所在国申请专利,合理进行专利布局。重点支持汽摩、电子医疗、信息等龙头企业运用专利开拓国际市场,大幅提升专利产品出口额。

    (二)招商引资知识产权服务行动。加强产业核心技术专利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专利分析和审查,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加强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帮助引进单位完善衍生技术专利开发和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维权援助平台与外商企业投诉平台的对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促进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发展。

    三、知识产权服务民生计划

    (一)惠农专利推广工程。筛选农业信息化、沼气应用、生态环保、新能源等涉农专利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二)商标品牌基地建设工程。结合区县资源优势,依托区域产业特色,培育优势产业商标集群。

    (三)版权兴业基地建设工程。扶持綦江版画、荣昌纸扇、梁平竹帘画等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发展。

    (四)现代农业品牌培育工程。重点围绕优质粮油、生猪、柑橘、笋竹、榨菜、蚕桑等优势产业,加快注册一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积极打造柑橘饮品、酱腌菜、调味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品牌。

    (五)植物新品种基地建设工程。实施动植物良种创新示范推广工程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试点、示范工作,建成1-2个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授权品种展示基地,自有知识产权主要粮食作物授权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400万亩。

    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计划

    制定、完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规章。完善重大知识产权纠纷协调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加强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司法鉴定中心、仲裁院能力建设,完善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服务体系。深化直辖市知识产权保护定期交流制度,加强与西部地区、沿海发达地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研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

    五、逐步建立与直辖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与直辖市相适应的市区(县)两级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确保机构、编制、经费三落实。推动园区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设立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服务窗口。提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鼓励建立具有统筹组织实施能力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相关知识产权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管理制度。

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82803888-6002 邮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5001074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26号